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常无心”,“常无心”是说老子绝无私心。没有私心,所以总是以百姓之心为心,也才能做到“以百姓心为心”。
“以百姓心为心”。圣人无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也就是以百姓的利益为治理社会的根据。这里,老子提出了理想的领袖标准。理想的领袖人物最重要的标准是无私。这包括没有私利、没有私志、没有私人的主观成见。理想的领袖从不把天下看做一己的私产,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才是天下真正的主人。理想的领袖最虚心,好似没有主见,实际上是以百姓的愿望要求为标准。老子理想的社会是老百姓自化自正的社会。
老子在本章中所说的“百姓”,同样是指天下所有的人。
“以百姓心为心”作为总原则,是容易被理解和被接受的。但在具体做事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老子是怎样对待平民百姓意见的呢?他认为理想的圣人对于老百姓的意见,好的,听取;不好的,也听。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积极献言献策,圣人才能够获得有价值的建议。对于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可信的,听信;不可信的,也听。这样,就可以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够听到老百姓的真心话。当然,老百姓往往宥于自己的耳目视听,其看法、其反映的问题难免有局限性。老子认为理想的圣人会把他们看做孩子一样出于真心。这就是本章中老子所说的“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