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术取向的这一理解实际上意味着技术取向可能与其他取向共存。如果学校的组织目标只是实现对学生身心的控制和改造,那么如何实现这种控制和改造就可能成为学校技术结构运作的核心任务。在这种情形中,人们就会试图通过技术占有或支配外部对象世界(也就是学生的身心结构)。这时,最值得信赖的知识就是有助于目标实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人们通过这些知识和技术追求最大限度地承担组织的绩效责任。在这种学校组织中,学生的地位就值得关注。他们只有接纳或顺应学校的改造才能在这一学校组织中获得成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形并不是由学校的技术取向本身造成的,而是由学校的某种规范取向(控制取向)造成的,只是学校的技术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成了“帮凶”。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取向虽可能与其他取向共存,但其他取向的存在本身可能改变学校的技术结构,从而导致一些有意义的技术资源遭到排斥。如对学生控制的需要可能就会导致控制学生的自由时间和自主空间,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处于学校及教师的控制之中。这就会改变学校的技术结构,切断学生与某些技术资源之间的可能联系,导致我们前面所认定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在此种特定情境中被重新定义。更准确地说,学校组织中的技术取向此时就与控制取向发生了某种冲突,技术取向实际上已让位于控制取向。学校组织中真正的技术取向可能需要到那种真正践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学校组织中去寻找,或者更清楚地说,可能需要到当下强调绩效管理的市场化运作的学校中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