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一下,价值主张的粗浅经验和负价值主张,与对价值与负价值的认知的区分,相应于方法的前分析与分析阶段。而真假内在价值的区分则属于提炼阶段(syhoptic stage)。前两个阶段处于描述层次:在此层次思想家只关心对价值经验的描述并给出描述性定义。第三阶段或提炼阶段则是包容性和一致性批判阶段,在此阶段对真理的注意更甚于对事实的注意,这是一种规范性的注意。事实或描述性定义具有这样的形式:评价的实际经验是X的经验。X开始喜欢、偏爱或享受某种当前状态或条件或无论正确事实或经验关系所可能是的东西。而真正价值的规范性定义则具有不同的形式,即X的经验是这样一种经验,根据一致批判的观点我应该赞成这种经验。这种定义在哲学家中并不流行。其有效性尚有待于在以下讨论中展开的论述的检验。
(四)价值论
对价值的重视一直是道德、艺术与宗教关怀的核心。在西方它第一次成为苏格拉底批判性探究的主题。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大部分古代思想家皆深刻地思考着“善、真、美”,而宗教研究者又在这三者之中加上了“神圣性”。在康德、黑格尔、像洛采那样的人格主义者、英国的道德主义者以及被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等人所觉察的正产生的文明危机的影响下,对价值本质的研究在19世纪变得越来越重要,至20世纪人们创造了“价值论”一词以囊括关于价值的全部理论——心理学的、社会学的、人类学的、伦理学的、逻辑学的、美学的、宗教的以及形而上学的——既包括描述的也包括规范性的。价值论的领域是宽广的,既无主题上的统一,也无第一原则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