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古时通晓大道的人,阐明自然规律后,才阐明道德;道德阐明后,才阐明仁义;仁义阐明后,才阐明地位;职守阐明后,才阐明万物的形体和称呼;形体和称呼阐明后,才阐明因才任职;因才任职阐明后,才阐明省察;省察阐明后,才阐明是非;是非阐明后,才阐明赏罚。赏罚明了了,就能使愚昧与聪慧的人各得其所,尊贵和卑微的人各安其位,仁德贤能和不肖之人各循本性。用人的时候一定要区分他们不同的才能,遵从不同的职分。用这种方法来为帝王效劳,治理百姓,统管万物,修身养性,不用智谋,归于自然,这就是天下太平,也是统治天下的最高境界了。
因此古书上说:“有形体,有称谓。”古时候就有人区分事物的形体和名称了,但没有把形名的观念放在首位。古代谈论大道的人,要经过五个阶段的自然变化,才能称述其形体和称谓,要经过九个阶段的自然变化,才能谈论赏罚的问题。如果唐突地谈论形体和名称,是不可能了解大道根本的;如果唐突地谈论赏罚的问题,是不可能明了大道起源的。颠倒顺序讨论大道的人,定会成为被统治的对象,怎么能统治别人呢!唐突地谈论形名与赏罚的人,即使掌握了治理天下的工具,也不会通晓治理天下的规律,只能用于治世,不足以驭世。这种侃侃而谈的人,是只有一技之长的浅陋之人。古时候就有人讲究礼仪法规、审定事物形体名称了,这是臣下为帝王效劳的做法,而不是帝王养护臣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