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由于他的经历以及在改造社会的门径和出发点、社会发展的动力等问题上,与当时其他的“教育救国”论者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他的“教育救国”主张及其“教育救国”实践,相比之下其特色迥然有别。
陶行知早期“教育救国”思想的评价
首先,我们要充分肯定陶行知献身教育的精神。陶行知极为重视教育的功用,对教育工作一往情深,使他毕生在教坛耕耘不辍,以致毁家兴学在所不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光辉榜样,激励着许多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地为“教育救国”做扎扎实实的奠基性工作。陶行知辞去大学教授职务后,全力推行平民教育,四处设置平民读书处,凡足迹所到之处,平民识字的阻力立即冰消瓦解。他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乡村,乡村的改造靠教育,立志创办乡村师范,以此作为乡村改造的中心和依托。他认准了这一条道路后,拿出了为母亲后事积攒的钱,创办了第一所乡村师范。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在办学经费空前拮据的情况下,育才学校师生的生活难以为继,友人劝他不要背着石头过河。他毫不犹豫地说:“不,我不是背着石头过河,我是背着爱人过河!”对教育的献身精神,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