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们又吵开了。好吧,就用敏捷命名了,但是,敏捷一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何描述它?争论不可开交,不得已,与会者决定来个茶歇。9个人出去吸烟,另外8个人留在房间里。其中一位叫马丁·福勒的人走到白板前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我们一群人花了两天时间,如果依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会议无果而终,岂不遗憾?大约在15分钟内,房间里的8个人提出了以下观点:
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探索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身体力行的同时也帮助他人。由此,我们建立了如下的价值观:
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
工作的软件,高于复杂的文档
与客户合作,高于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
也就是说,尽管右项有其价值,我们更重视左项的价值。
15分钟后,其他9个人回到房间,其中一个人,维基百科(Wiki)的创始人沃德·坎宁安感叹说:“这太棒了!”这4条价值观就这样定了下来,只字未改。
这就是敏捷,是一种价值观的陈述。他们花了1天的时间提出了敏捷的12项原则,比如“以简单为本,它是极力减少不必要工作量的艺术”,又如“激发个体的斗志,以他们为核心搭建项目,提供所需的环境和支持,辅以信任,从而达到目标”,再比如“坚持不懈地追求技术卓越和设计良好,敏捷能力由此增强”。这12项原则,条条关系重大,但与会者对如何实施这12项原则却不着一字。没有架构,没有方法论,只有4条价值观和一些相当常识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