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森堡,当时正是玻恩的学生,那时,海森堡只有23岁。海森堡得知上面的情况后,对探索这一更艰深的新理论的工作发生了兴趣,便自告奋勇地独自闯进了这一领域。从此,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海森堡的窗口总还亮着灯光,他还在钻研原子理论问题。他的老师玻恩暗暗赞赏:“这小伙子真爱攻坚哩!”
在多次尝试均告失败后,他跳出了玻尔原子模型的框框,试着从新的角度,即直接从反映原子内部情况的光谱实验规律着手,进行理论分析。第二年,梅森堡终于搞出了一个方格表。玻恩看后,欣喜若狂:“好呀!这个小伙子的发现,就是我所期待的第二卷的内容。”
海森堡这种不畏艰难不断向科学的深层进军的兴趣,就是兴趣深刻性的表现。
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兴趣越是深刻,要求就越严格,就越是力求达到更高的水平。罗丹改像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乌谷利诺是13世纪意大利比萨的一个暴君。在他的非人统治下,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后来,起义者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同囚禁在一座荒山的高塔里,不给他们吃喝,让他们活活饿死。法国18世纪雕塑家加尔波创作了一座雕像,着力刻画塔中挨饿的恐怖情景:乌谷利诺的两个儿子已经饿死在他身旁,他撕心裂肺,肝肠寸断,一只手压着肚子,另一只手拼命在空中挥舞,似乎在呼喊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