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受当时“新左派运动”的影响,在英国开始涌现出一批新左派思想家,他们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不断探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缺乏原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上“理论的贫困”②局面,而且逐渐形成了一个与欧洲大陆哲学(主要以德法两国为代表)相比肩的学术重镇。英国新左派更愿意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进行检验。通过分布在历史学、文学、阶级理论、技术批判等具体学科或具体问题的学术研究中进行理论创新,通过具体细微的研究来展现自己的思想。但由于其注重政治表达效力,忽略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等理论缺陷,在进行学术创新的同时也造成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缺乏成体系的理论建构,缺少哲学的抽象表达的困境。这种困境一定程度上与第一代新左派学者的成长环境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
“英国新左派”就其发起者和主要人物的生平及成长背景,可分为第一代新左派(也有人叫“老左派”)和第二代新左派。前者的主要代表人物以“伯明翰学派”前期成员为主,后者的重要标志性人物有佩里·安德森和汤姆·奈恩。①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两代新左派学者是并肩战斗的,共同批判英国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与文化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土化发展。1961年,工党右派上台执政,英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动,两代新左派之间开始产生矛盾,并于1962年正式分裂,双方由合作的战友关系转变为理论上互相批判的反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