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明白而四通八达,能表现得如同一无所知吗?
生长万物,蓄养万物,生长而不占有,蓄养而不自恃有功,统率而不自以为是主宰,这就是最高深的修养了。
【深度剖析】
本章继前几章而深入阐述有关修身的问题。开头六句提出六种情况、六个疑问:“能无离乎?”“能无为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这六个问题实际上说的就是有关修身、善性、为学、治国诸多方面的内容。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是说一个健全的生活必须是形体和精神合一而不偏离。“抱一”即是抱“道”,能抱“道”,即是使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可达到和谐的状况。
“专气致柔”是集气到最柔和的境地。“气柔”是心境极其静定的一种状态。
“涤除玄鉴”即是洗清杂念,摒除妄见,而返自观照内心的本明。
老子在这一章讲的这些修身养生的工夫,和瑜珈术不同。现代社会某些人练瑜珈的目的在于超脱自我和外在的环境。而老子则重在修身,而修身之后乃够爱民治国。
“无离”、“无疵”文法辞例一致;“营”、“魄”分别说形、神,“涤除”、“玄览”亦分别说形、神的高境界修炼。
“如婴儿”与“如雌”同一辞例,也是相近的比喻。“儿”说其“和”,“雌”说其“守”,这是老子修身学两种形式而同一指向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