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画需要大笔投资,任何私人个人都难以完成,因为从原料的采集、加工到镶嵌画的完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据考古发掘证明,彩色石料在专门的作坊被切割成约1立方厘米的小块,形状各异,但是有一面必须打磨成光滑的平面。五颜六色的小块石料分别装箱,运载到镶嵌画施工现场。其需要量极大,例如,仅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神坛穹顶的镶嵌画就使用了250万块用金粉涂抹的石料,如果加上其它彩色石料,其数量可想而知是相当可观的。
4世纪中期到6世纪末是拜占廷镶嵌画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特点是镶嵌画题材的多元性和古典风格明显的创作手法,即镶嵌画的内容不仅包括基督教关于基督生平“神迹”和12门徒以及圣徒的题材,而且包括大量的古典时代、特别是罗马时代的神话传说的题材,甚至有许多被“神化”的皇帝形象。这是一个多元文化混杂的过渡时期。例如,建立于402-417年的罗马普丹察那教堂的镶嵌壁画“耶稣·基督传教”图,清楚地反映了过渡时期的特点,基督高坐在华贵的坐椅上,正在向众弟子传教,其头部的神圣光环和空中高耸的十字架显示着他特有的地位,而聆听教诲的各位弟子神态各异,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一言不发、凝神沉思,有的情绪激动、起立提问,整个画面背景丰富,既有象征市镇的各种公共建筑物,也有在天空中飞翔的天使和神祈,他们具有动感的翅膀和逼真的云层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营造了庄严神圣的气氛。值得注意的是,这幅镶嵌画的内容虽然是基督传教,但是其自然主义的审美态度和表现手法为此后同类宗教绘画所罕见,直到文艺复兴时代才再次被人文主义艺术家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