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等人所宣传的纲常伦理,本质上完全还是旧的一套,即指忠孝节义、克己复礼和束缚广大妇女的贞操节烈、三从四德等。
封建礼教的泛滥及其在各方面的恶劣影响,使陈独秀等有识之士深感发动一场思想革命的必要性。于是反对封建旧道德的伦理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他称之为“伦理的觉悟”,认为这是批判封建传统、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吾人最后之觉悟”,为避免与前文重复,我们在这里着重论述新文化人士对封建礼教中忠孝、贞操节烈等旧道德观念的破除。
一、对“忠”、“孝”伦理的批判与改造
李大钊认为,道德是指便利一个社会存在的习惯风俗。古今社会有别,道德也就不同。因为道德总处在不断的进化发展中,有些被自然淘汰,有些被人为抛弃。孔子之道并不适合在今天的社会中生存,“纲常名教并不是永久不变的真理。孔子或其他古人,只是一代哲人,绝不是万世师表”。今人要过新生活,就必须摧毁旧礼教,建设新道德。陈独秀明确指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1]。吴虞、鲁迅等人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抨击,称其为“吃人的礼教”。吴虞还写了《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文,对封建道德中的“忠”与“孝”进行了剖析,指出它们不仅代表了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而且导致了家长专制和君主独裁,早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鲁迅在《狂人日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中也对“忠”、“孝”观念进行了抨击,痛斥“一个忠字,使臣的一方完全牺牲于君”,“一个孝字,使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父”。忠孝这类道德,都是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只能使坏人增长些虚伪,好人无端的多受些痛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