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佛世时,弟子已开始整理佛陀的教说,这即是为何经藏中含有不少关于阿毗达磨倾向的经典,到了部派初期,倾向专门化,因而论述的方法与原始经典已有不同,终于脱离经典的格局,独立成为阿毗达磨的文学形式。随着部派分立的二三百年间,遂完成阿毗达磨论藏。日本木村泰贤将论藏的发展过程略分为四个阶段:(一)契经型态时期:经论未分,阿毗达磨摄于《长阿含》、《中阿含》等经典中;(二)经典解释时期:担负经中的定义、分类的工作;(三)论典独立时期:随着部派的发展而产生独立论书;(四)纲要论书时期:为便于学习,出现纲要论书。
[9]有部七论为:《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界身足论》、《品类足论》和《发智论》。巴利文七论为:《法集论》、《分别论》、《人施设论》、《论事》、《界说论》、《双论》和《发趣论》。
[10]意译“箧藏”,乃大迦旃延所造论书的名称。《大智度论》卷十八载:“蜫勒有三百二十万言,佛在世时,大迦旃延之所造。佛灭度后,人寿转减,忆识力少,不能广诵,诸得道人撰为三十八万四千言。若人入蜫勒门,论议则无穷。其中有随相门、对治门等种种诸门。”印顺法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将“蜫勒”判为大众部的根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