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征安南,从当时的情况看,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符合中越两国的根本利益的,然而对于威严无比、主宰四海的天朝大皇帝乾隆来说,也无疑会有损国威、有损龙颜、难以启齿。试想,堂堂的天朝大军,竟然败在一位“安南土目”手下,提督、总兵大将纷纷阵亡,总督狼狈逃窜,不能不说是一大耻辱,乾隆似乎也成了忍气吞声的“懦弱之君”,怎能将此耻辱永载史册?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既保全大清皇帝的面子,又堂而皇之地结束这场故事呢?于是,乾隆采用了“顺势而推,智取对手”这一才智。
乾隆不愧是一位高明的皇帝,一封敕谕帮他摆脱了这一尴尬境地,而且达到了对敌手“攻心”的效果。请看乾隆大帝是如何写下这封绝妙的敕谕,如何抓住阮光平有乞降动机这一有利时机的吧!
时间是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初三。乾隆大帝在敕谕中写道:
“敕谕安南阮光平知悉。据协办大学士、两广总督、公福康安等奏,尔遣亲侄阮光显,敬赍表贡,抵关乞降等语,将原表呈览。朕阅尔表内称:尔先有广南之地,非与黎氏有上下之分。上年曾遣人叩关,备陈与黎氏挑衅缘由,边臣驳书,不即到达,嗣官兵出关征剿,直抵黎城,尔于今年正月前至黎城,欲向黎维祁询问呈请大兵之故,不料官兵一见尔众,奋勇杀戮,尔手下人等猝难束手就缚,又值江桥拆断,官兵致有损伤,不胜惶惧,已屡次遣人叩关谢罪,并送回未出官兵,其戕害提督之人,业已目睹正法。本应躬诣阙廷,陈情谢罪,因国内初罹兵革,人情惶惑,尚未安集,谨遣亲侄阮光显随表入觐。并据阮光显禀称,尔俟国事稍定,尚乞亲身到京瞻觐,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