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改革开放40年民生发展的曲折历程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我国民生保障、改善和发展的40年。改革与我国民生建设的实践发展历程具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40年改革开放,40年民生发展,改革与民生发展相互激荡,相互促进,构成了一部交响曲。
40年的改革开放历经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尽相同的改革任务,同时又都在民生发展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后续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阶段: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1978—1992年),生存型民生建设取得成效,人民温饱得到解决。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在农村改革方面,安徽等一些地区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随后被推广到全国。在企业改革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在对外开放方面,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人们对推进改革的共识逐步形成,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在宏观管理体制方面,以宏观间接管理为目标,对价格、财税、金融、计划以及流通体制等进行改革。同时,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