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有人反驳道:“诶,变态的想法哪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理解的。没准他就是抱着那种爱你就虐你的心态呢?某岛国爱情剧就经常这么演啊!对了,这叫虐爱。”
“没错,某个讲犯罪心理的美剧不也经常强调什么“torture”(折磨)嘛,里面的凶手都喜欢弄出些奇形怪状的折磨方式。”
刑警们议论纷纷,几乎把所有疑点都讨论了一遍。但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矛盾。凶手的许多行为都是矛盾的,所以根本无法得出一致的结论。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犯罪心理专家杜宁合上手中的黑色笔记本。他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长相儒雅。他扶了扶银边眼镜,幽幽开口道:“我们可以先从被害人的年龄构成开始分析。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在以女性为目标的连环杀人案中,如果被害人的年龄构成跨度非常大,那么这很可能是一起针对‘整个女性群体’的报复或幻想犯罪;如果凶手数次作案,但被害人的年龄差距始终不大,则案件属于代偿犯罪,被害人很有可能是某一个特定人选的替代品。
这名凶手选择受害者的方式明显属于后者,这几起案子属于潜性代偿犯罪。
此外,凶手的作案手法模仿古代的酷刑,带有惩罚的意味。而烹尸这个犯罪标记映射出他潜意识里对某名女性的憎恨与不满,而且将恨意泛化到了这一类女性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