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没有明显过失,不足治罪,但却老病昏庸、不能胜任救荒之事的官员,朱熹建议,让他们离任奉祠以作安顿,同时让得力的官员替换他们。
朱熹这些举措,推动了救荒的顺利开展,但也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朝中权贵,得罪了一批地方官吏,因而也给自身招来许多的非议和诽谤。
朱熹在出巡的过程中,遇到了两批流民。他们狼狈不堪,扶老携幼,背井离乡。经过询问后才知道,由于遭遇大旱,百姓生活本就十分困苦,但是知州唐仲友不但不体恤民情,反而变本加厉苛刻催督租税。百姓不堪重负,因而远走他乡。针对这一情况,朱熹决定上奏朝廷。
从八月十九日到二十三日,朱熹连上两状,弹劾了唐仲友。他痛斥唐仲友在饥荒之年,不为民请命,反而追纳旧欠,使百姓怨声载道,四散逃荒,这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唐仲友甚至逼勒百姓提前纳税。所以,为了平息民怨,朱熹希望皇帝能够即刻罢黜唐仲友。
之后,朱熹对唐仲友进行了更加详细深入的调查。经过调查后,朱熹惊奇地发现唐仲友贪赃枉法,作恶多端,因而第三次向朝廷上状。此状长达七八千字,详细地列举了唐仲友财政混乱、账目不清,甚至私蓄歌妓、生活糜烂、收受贿赂;贪污公家钱财馈送亲友,甚至还私自打造兵器并发回乡里使用出售;违法征收私盐税钱,酷刑虐民,强迫民户出售官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