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向华北发动新的进攻,激起了中国人民抗日的高潮。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 运动,抗日救亡呼声响彻全国。陶行知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行列。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沈钧儒、马相伯、陶行知、邹韬奋等三十五人当选为执行委员,发表《宣言》,提出“停止一切内战”,“释放一切政治犯、共赴国难”等主张。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会联合会成立。陶行知以“生活教育社” 为基础,组织了“国难教育社”,拟定《国准教育方案》,在教育界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救国的运动。1936年6月,救国会领导者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四人联合发出声明:《团结御侮的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赞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联合红军共同抗日,指明国民党“先安内后攘外”的方针对敌人有利,对人民有害,表示坚定不移地站在救亡战线的立场上,不动摇,不退让,直到中华民族取得完全胜利。8月10日,毛泽东同志写了一封复信《论团结御侮——复沈、章、陶、邹》,信上说:“我们诚恳的愿意在全国联合救国会的纲领上签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