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知识界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中的积极表现和激进思想,亦是北伐时期湖南农运的历史传承之一。湖南各地农运的领导者,是一批具有中等学历的激进知识青年。他们是在清季时务学堂、南学会和民初省自治运动、省宪制定运动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域性的改革和革命运动中熏陶成长起来的。湖南的省宪虽然名不符实,但多少为那些激进知识青年提供了一些合法和半合法的活动空间。湖南农民运动中有不少失学失业青年、小学教师、私塾先生、行医郎中等加入农会。据1926年11月的统计,湖南各县农协会员中,小学教师有11185名,占农会会员总数的8%。这些人的生存境遇虽然比普通农民强,但生活亦十分困窘,有时连富裕农民都瞧不起他们。一份以江浙两省为主的调查显示:当时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是十三四元,如果他们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一个六口之家,每月最低生活费需要26元。故有半数左右的小学教师负有债务。私塾先生与失学失业青年的境遇更可想见。他们对现存社会秩序同样深怀不满。与普通农民相比,他们毕竟受过一定的教育,反抗性的政治参与意识比农民强,在农民运动中往往担当基层农协干部的角色。中共湖南区委虽然对各地在“小资产阶级的半知识分子”中大力发展组织,而没有“多多介绍贫农加入”而感到遗憾,但也承认小学教师入党“很有作用”。他们对湖南农运的高涨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相关影视:胡军老电影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