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书中的讲课娓娓道来,如闻謦欬,随处可见点拨精要般的微言大义,给人一种耳提面命、如沐春风的感受。
譬如谈到唐代文学的诗,先生讲作品的成就与时代的兴衰有关,“蜀道难”好写,“大平原”则不好写,所以才有“诗114穷而后工”,才有李白、杜甫写安史之乱那样的如鱼得水,但李白是过去的总结,而杜甫却是未来的开始。书中有笔记一条:“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人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人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但唐人的“嚷”,出于无心,实大声宏,肆无忌惮。而宋人的诗则是抽象说理,经过了深思熟虑,富于启发力。
谈到古籍整理的古文献学,启功先生认为自己所讲的都是古代文化方面的一些常识,称之为“学”则显得大而无当,于是,他十分形象风趣地借用一句民谚“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就从目录、版本、校勘、书籍制度、文字音韵、标点注释这些方面,对前后几届的学生进行讲解和训练。后来,经人转述和宣讲,成为一个“猪跑学”的概念。拿“莫须有”这个词来说,多少年来一直有多种解释,语言学家余嘉锡和吕叔湘都曾有考证,并都认为是“大概有”“恐当有”和“恐怕应该有”的意思。而启功认为,秦桧既然已经杀了岳飞,不可能再说这样含糊的话,古音的“莫”就是“总”,“须”就是“该”,“莫须有”就是“总该有”,你们问不着,不该问,我有权杀他,总该有,要没有,我能杀他吗?这才符合秦桧的权势和口气。